Thick Description


“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是人类学实地考察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论。在开始现场调研时,人类学家为了避免因无意识地做出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而遗漏重要的信息,会不加筛选地对现场细节进行大量记录,力求还原第一手的现场经验。然而现实中,现场的信息不但总量过于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导致我们注定无法一视同仁、毫无遗漏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理论上的巨大矛盾却并未撼动“深度描述”在人类学严谨的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也并未阻碍人类学家们在实地考察时自如地应用。他们做了什么?是什么超越理性的“机制”在驱动着他们?他们如何在无法选择又不得不选择时做出选择?

在写生的时候,我们也会面对类似的困境。物体的形状、视角的移动、空间的感受、现象的变化、 材质的组合……我们同样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并做出大量的选择。最终,深陷理性的沼泽,我们将不得不停止思考,转而依赖于自身的“直觉”代替冗长的理性推演做出快速的选择。人的直觉里包含着他一生的智慧,以经验、性格和习惯为基础,直觉可以完成理性无法企及的高速 运算;我们意识深处的非理性蕴藏着未知的价值。

此系列绘画作品正是我对个人直觉的探索。类似“深度描述”的过程,我始于放弃那些艺术活动中的“成见”:固有绘画风格、模式、技法和审美。在现场快速地观察和绘画时,我的直觉已经替我做出了所有的选择,而我则像紧随其后的一位观众,饶有兴致地思考我的直觉为何做出了这些选择:它为何选择去表述这些特定的信息?它又如何微妙地组织着我的肌肉、将这些信息反馈在画纸上?同时为了我的直觉的能够不受干扰地自由发挥,我选择了我使用最为熟练的铅笔和纸作为绘材。我的创作过程一般如下:

静坐、放空,等待面前的某个瞬间来吸引我的直觉。通过铅笔把它坍缩在纸上。由此开始向外延伸。压制着一切蠢蠢欲动的逻辑分析,任由形状、光影、空间、材质 拉扯着直觉的判断。

随着我对这个绘画形式的熟悉,我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习惯也开始逐渐改变。物象的轮廓在剥落;透视法的焦点在分散;笔触的快慢在转换。然而,每当这些画中可以被定性为“风格”的共同特征开始浮现,我就需要停下来去检视这一“风格” 是否源自直觉内部,是否有理性遗留的锈斑隐藏在直觉的背面。有时我不能清楚地鉴别,便会刻意地试图抵抗这一“风格”。如果它并未因此消失,并且此后又多次浮现,那我便予之以承认它是我直觉的沉淀物,是我无法割舍的历史、习惯和执念。

 









Mark
copyright reserved Josh Ren 2022